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4-08-09 18:41:57 | 浏览:
炎炎夏日,随着气温升高,宿迁瓜果飘香,泗阳鲜桃、洋河苹果、陈集葡萄等时令水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近年来,宿迁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品牌打造,紧抓联农带农益农的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建设品牌、保护品牌是保障。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以富民强村为出发点,培育提升了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品牌,激发乡村振兴的生机与活力。
2023年9月16日至17日,宿城区陈集镇在九龙潭公园广场上举办2023第五届宿城·陈集葡萄采摘季系列活动。开幕仪式上,对“陈集镇十佳葡萄种植能手”进行颁奖,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作为江苏省首个葡萄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陈集葡萄成为富民增收的主导优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宿城区通过支书带头、大户示范、农户跟进的方式,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葡萄种植规模化,并先后成立葡萄协会、打造现代化葡萄产业园、创建王庄村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进一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
2023年以来,宿城区始终坚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等方面,稳步推进“花园酥梨”“陈集葡萄”实施省级、国家级地标保护工程项目,坚持开展“宿有千香”品牌推广工作,进一步助推乡村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本土品牌持续叫响。
此外,宿城区打好培育农业品牌“组合拳”。协助企业申报的花园酥梨、碧根果、火龙果等1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洋北西瓜”、“罗圩香茄”获得省绿优基地创建资格,“陈集葡萄”通过省绿优基地创建验收。截至2023年底,宿城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37.97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0.87%。
接下来,宿城区将抓住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机遇,突出产业特色发展,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擦亮“水韵天成·自在宿城”文旅品牌,更好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苹果产业已成为宿迁市洋河新区重要农业产业之一。今年以来,洋河新区充分挖掘提升农产品价值,建设斯味特果酒庄园,开发“西打酒”、果汁、酵素等新产品;推进酒糟利用,开发代餐饼干等功能性食品,力争做到全产业链“吃干榨净”。
位于宿迁市洋河新区的斯味特万亩苹果园,一排排苹果树整齐排列,部分果树上的苹果已经变红。据了解,这里是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标准化种植苹果园,规划占地面积1.1万亩,到了丰收期可以产苹果近1亿斤。
此外,斯味特果业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集品种授权、种苗培育、技术支持、果品销售全产业链循环发展生产模式,主要采用欧式矮砧密植、自动化灌溉、绿色防控等生产种植技术,机械化程度高达80%。如今,该公司已经取得了7个国际新优特果品在中国的唯一种植和销售权,新品种的单品种植规模将实现世界第一。
依托斯味特果业有限公司的万亩苹果园,江苏亿果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围绕“以苹果为主要原料的酒精饮品和无酒精饮品的产品组合”定位,采用行业最高标准,产品最大程度保留了果品独有的酿香、果香、果胶、维生素和酵素。
目前,江苏亿果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区有5吨/时的榨汁生产线万瓶/时玻璃灌装线万瓶/时PET无菌灌装线,智能仓储用房也即将启动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年产果酒4500吨、果汁16000吨,并生产果醋、气泡水和白兰地等。
2024年1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首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江苏省共有58个产品入围。其中,“泗阳鲜桃”成功入选。
宿迁市泗阳县古称“桃源县”,历史上曾有“夭桃千顷、翠柳万行”的美名。桃果产业是泗阳县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泗阳县委、县政府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围绕“桃果之乡”“大果园”定位,紧抓桃果产业久久为功,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历史底蕴,把精品桃果作为标识性、拳头型特色产业加以打造,“醉美桃源”盛景再现泗阳大地。
走进泗阳县卢集镇王良桃园,空气中弥漫着桃子的甜香。放眼望去,绿叶掩映下,桃子被一层浅黄色的纸包裹着。据介绍,在果实生长过程中,套上保护袋,可以减轻蚊虫叮咬、鸟类侵袭、风雨天气等对果实的伤害,进一步保证桃子的品质。
为推动桃果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泗阳县先后打造了卢集桃果公园、南刘集桃花源记等旅游景点,举办了“桃花节”“鲜桃争霸赛”“采摘节”“秋桃品鉴会”等活动,提升“泗阳鲜桃”的知名度,帮助桃农打开了销路,拉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
如今,泗阳县6万亩桃果带动1.2万余人就业,特别是在疏花、疏果、套袋、采摘、包装等环节,桃果产业用工需求较大,给周边农民带来稳定就业岗位,每年增收近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