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5-04-13 08:29:32 | 浏览:
近年来,永和农商银行结合县域实际情况,聚焦农户、产业、农业生产托管三项重点,持续探索完善全链条支持保障机制,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农户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力量,该行通过扎实开展全面授信工作,切实为农户生产经营筑牢资金保障。一是明确工作目标。结合永和地域、人口实际,确定了在全县“授信1万户,金额8个亿”的工作目标,并通过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表和作战图,坚持每周跟进督导,以目标导向引领全行全员稳步完成授信任务。二是掌握信息资源。全面展开授信评议,建立健全了黑名单(有不良记录)、灰名单(超龄)、绿名单(已授信)、白名单(要授信的目标客户)四种授信模型,全面了解所有可授信客户的具体需求,制定针对性授信策略,充分提升授信效率。三是提高服务效率。结合县域不同人群的具体需求,持续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多元化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信贷需求。同时改变服务理念,以出门获客代替坐门等客,全员既当战斗队又当宣传队,全覆盖式地进乡镇、进社区、进商户、进企业、进单位,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宣传的契机,努力实现全县客户“人人知授信、人人懂授信、人人办授信”。四是全面覆盖推进。通过先易后难、先集后散、先内后外的工作思路,该行一户一策,一点一滴地扩大授信覆盖面,截至3月末,全县共有10124户可授信客户,该行已累计完成授信6680户,金额79769.23万元,累计用信5821户,金额61492.27万元,累计用信率达到87.14%,授信覆盖面达到65.98%。农户有了足额的备用资金,无论在生产经营、创业创收还是扩大规模等方面均有了较强的金融后备支持,充分增加了农户增收致富的底气和信心。
聚焦产业兴旺,该行持续探索适用于产业发展的多元化信贷产品,采取适配产品+便捷流程的方式,针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打造专项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不断优化服务、便捷流程,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扎实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支持种植产业发展方面,该行采取“银行+产业”工作模式,通过金融支持农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管理和技术优势,带动农村粮食产业发展,解决农户分散经营、市场衔接难等问题。如:该行为永和县地之源农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注入资金440万元,用于支持其经营玉米、高粱、豆类、中药材、酸枣等农作物加工、销售,帮助该公司扩大规模,提高产量,有效带动周边村委农户的农产品销量,帮助农户增收创益。同时该行坚持以支持农业产业为重点,累计支持种植农户1413户、25679.15万元,其中支持高粱种植户518户、9468.97万元;支持玉米种植户685户、14543.58万元;支持酸枣种植加工产业2户、30万元;支持大棚蔬菜种植58户、652万元;支持中药材种植7户、101万元,其他农作物(水果类等)种植143户、883.60万元。
在支持养殖产业发展方面,该行采取“银行+带头人”工作模式,通过金融支持养殖大户或返乡创业能人,进而带动产业发展、农户增收,帮助资源禀赋不突出的村镇实现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该行按照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全力支持枣羊养殖以及特种养殖,为返乡创业的桑壁镇贫困户药某进行金融支持5万元用于养羊,并主动帮其改善养殖技术,使其产业稳健发展。截至目前,药侯林已经扩建羊圈5个,养殖规模由原来的50多只扩大到现在的200多只,年收入达6万余元;为永和县海纳养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文昊投放“创业担保贷”20万元,用于林麝繁育养殖及麝香提取的特种养殖,并通过贴息政策,减免了信贷利息,降低其融资成本,现该企业拥有7名员工,养殖场办公房及辅助用房306平方米,已完成圈舍建设747.5平方米,经营发展良好。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支持养殖户503户、6181.87万元,其中养羊392户、4851.84万元;养猪54户、578万元;养鸡18户、297万元;养牛39户、455.03万元。
结合县域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的蓬勃发展,该行充分发挥服务网络健全、服务手段新颖、人员配备充足等优势,推出“农机贷”“托管贷”等专项信贷产品,用于支持托管农户、托管服务组织以及农机手。目前已累计为63户农机手投放资金945万元,为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化装上了金融引擎。同时,新兴的农业托管服务组织以更科学高效的耕种手段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就业岗位,为产业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李滋川)
严正声明:本网易号信息发布从未与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授权合作,请读者审慎甄别,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