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4-06-13 14:50:17 | 浏览:
中新社香港5月27日电 正午12点,香港油麻地果栏。日头毒辣,赤裸上身的男人们在破旧低矮的老房子里打麻将,地上有一些碎包装纸,隐约有水果发酵的味道。午夜12点,依然安静。打麻将的人不见了,店外悄悄垒起了一箱箱水果,间或有工人推着木板车走过。
为什么是油麻地?当时此处水陆交通方便,附近的油麻地避风塘直到1970年代才填海成为今日的渡船街,尖沙咀火车站更是货运枢纽。在政府要求下,1960年代,鱼栏、菜栏搬迁至长沙湾,鸡栏随后亦搬离油麻地,水果经营规模扩大。
果栏发展的最鼎盛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张志祥回忆,当时内地改革开放,外国水果经香港转口内地,内地水果亦经香港出口外国,果栏一度有330余间商铺。由于货运量加大占用交通资源,开工时间也由过去早上7点渐渐推后,直至现在的昼伏夜出。
随着时代发展,成本低的优势让临近的深圳快速崛起,香港本地超市亦抢走了部分生意。2005年起,内地以原包装或原箱形式进口外国水果,不再经过香港批发市场。现在的果栏只有200余间商铺,从业员几年间由12万降至不足5万。
“一个是封住干道影响交通,一个是凌晨噪音扰民,达到100分贝,老人家都快聋了。而且学生在货柜车旁边跑也很危险。” 油尖旺区议会关注油麻地果栏工作小组主席杨子熙说。果栏搬迁的问题,从1960年代就曾提出,但直到现在都未有令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果栏有不少老房子,2009年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使得搬迁涉及保育,更加复杂。
“果栏有很大的潜力。香港的水果批发有优势,不需要关税,物流业发达。而且这个行业可以吸纳劳动力就业。但关键是政府要看到潜力,提供足够的土地和政策来发展和推动。” 杨子熙说。他认为,果栏最好还是搬到靠近码头的地方。在高楼大厦包围圈中的这片老房子和铁皮棚,如果搬走,原址可以成为市民的休憩场所。(记者 吴冠雄)
张晓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香港代表团讨论时的发言2013-03-08